那天是星期五,本來就不是熱鬧城市的福良,除了碼頭尚算有遊客外就更是人煙杳然。最後總共在這個幾乎沒有人的福良hea了接近七小時。老實說,只有在日本這地方,我才能在空無一人的城市裡還能逛得如此安心。
* * *
去過不少次自由行後,我不認為每天的日程都要排得滿滿。我只需要在這個地方留下腳毛,然後製造兩至三個可堪回味的回憶就足夠了。
我這天的checklist只有鳴門漩渦(✓)和淡路牛丼。
福良碼頭旁邊,有一座外觀新穎但有點褪色的建築物,那是「淡路人形座」劇場。裡面表演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「人形淨瑠璃文樂木偶戲」,起源於江戶時代,是人手操縱、由三味線伴奏,說唱形式表演的木偶戲。本來是重點遊客駐腳點,可惜自己不太喜歡看劇場表演,所以略過了。
繼續沿海邊走,腦海中的目的地是福良商店街,大概商店街應該會比其他地方熱鬧一點吧?
海邊只有零星的漁民在作業,居民也會偶而在屋外曬曬海產。我一邊嗅著海風吹送來的鹹香,一邊孵著手裡的Pokemon GO蛋。
<第一站:壽司店>
還未到商店街,卻在海旁錯落的矮屋之中,發現一家叫做「一作」的壽司店。以前的我其實不敢走進一些貌似很local的食肆,因此才出現去過德國兩次,卻沒有吃過一餐德國菜的笑話。這一次,也許覺得來到這裡實在太過難得,我居然沒想太多,就走近門口,拉開了那扇木框趟門。
店子不大也不算小,右邊是一行吧桌,與壽司師傅之間隔著的一行玻璃雪櫃,攤放著各種新鮮亮澤的海產刺身。吧桌盡頭與廚房之間養了一缸魚。左邊有兩個榻榻米間隔,其中一個坐著兩位女士,享受著壽司優雅地談笑風生。記得在這次旅行的九個月之前,我還只是第一次到日本自由行,還一頭霧水的全程都要朋友帶領著,那時我根本沒信心能夠自己去日本。現在闖入了一家local壽司店,才發覺根本沒什麼困難,不過是打開門、跟兩位店員/老闆阿姨打個招呼,和坐下點菜而已。
餐牌是一張簡單的A4紙,沒有複雜的菜色,只有一行行日文和價錢。以前的我,肯定會點玉子壽司之類的中下價錢套餐。那刻我卻知道,一定要吃最地道、最上品的。毫不猶疑地,我點了整個餐牌最貴的第一個選項,看得懂的文字是「上」、「淡路島_獲」、「季節の魚」、「2,600円」。
至少我肯定吃得到淡路島美味時令的漁獲吧!
看著師傅精雕細琢地預備著壽司也是一種享受。整個用餐時間完全沒玩過手機,亦是太久沒有過的體驗了。八塊壽司終於上桌,真是美不勝收!方形的木盤上擺著三二三陣式的八色壽司,本身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,有鯛魚,有蝦,有海膽,但最美還是中間右邊那塊,一條纖瘦、兩隻手指般長、肉質近半透明的銀魚U形地躺在飯糰上面,中央綑了一條只有數毫米寬的紫菜,如絲帶般把飯糰和魚綁起來。真的美到捨不得吃,就算以後還能吃得到更美味的,卻也許再沒有這麼寧靜、神聖的環境,讓我用許多分鐘的時間欣賞這如藝術般的日本料理。這2,600円實在花得太值(何況已經是很很很很很好吃了)。
定食裡還有一碗麵豉湯,裡面還放了連骨的嫩魚肉,湯面還有一絲絲金菇絲。充滿如此鮮味和口感的麵豉湯,我也是頭一次喝到。
帶著滿足的笑容吃完了料理,離開前感謝了師傅和阿姨們,希望這來自香港的遊客沒有很失禮。
* * *
<第二站:福良商店街>
離開了一作,繼續向商店街的方向前進,當然沿途也是一個人都沒有。
終於到了商店街,很靜,很靜,如果不是看到古典電燈柱上的街名牌,我也不敢確信自己就在福良商店街。
高興的是,有很多很多藏在木造老屋外殼內的老式商店,最喜歡老店老東西的我簡直逛得怦然心動。它們凝住了當年簡樸的時光,讓我這個路過的人至少還有實物可以想像懷緬一下。
餘下的,許多都是瀰漫著七十年代氣息的商店,比如時計店,比如不知道是不是在開業中的鮮魚店,比如不知多久才會有一位客人的電器店,隱約看到裡面有兩三個沒有高談闊論卻在談笑打發時間的街坊。最讓我心動是手藝店呢,裡面有好多好多手作用品、製成品,對於初中時代就有跟著日本手作書做手作的我,簡直是一家神店,想像著如果能夠當全職家庭主婦再用全部空餘時間做手作那多好,其實這仍然是我的夢想之一呀。
再剩下的,是零星的雅緻小店,有一家大概是賣精品、賣園藝品的,花團錦簇,外面看來竟然像置身法國某小鎮的街角。逛著逛著,碰到的人不超過十個,但身在日本,偶爾靜半天又何妨(沒有像在德國黑森林那次般,嚇到打道回別的城市),那也只不過是人生裡不知多少千萬分之一的時間而已。
路過的「五分一町」和它的由來
向前走著,遇見了相鄰的兩家寺院,一家是慈眼寺,一家是報身寺。好喜歡走在寺院沙地上的沙沙聲,很治癒,也走進去逛逛,卻在古樸裡也感受到現代氣息。先是遇上一輛很可愛的電動車,之後發現報身寺的其中一座建築裝修得超豪華舒適,玻璃幕牆包圍著榻榻米與神壇,讓我也很想躲進裡面靜修。
過了寺院,中午1點多,剛好碰到了福良郵便局。這下好了,買郵票買明信片寫寫寫,應該可以花上一小時。
誰知道福良原來真的是個沒有明信片的地方。剛才在碼頭已經不多見,現在在郵便局,只有一款看似通用款式的紅色郵箱造型明信片出售,上面就寫著福良郵便局,不過紙質還算很好。沒辦法啦,於是在這裡給自己寄出了來自淡路島的唯一一張明信片。
走過了好幾個町,拐了個淺彎,到了やぶ萬旅館的門前,商店街也接近尾聲了。旅館真的很有氣派,大概是福良最傳統最高規格的旅館了吧。
越靠近出口,眼前的商店越現代化,又回到了現代的街角,出現了不少cafe。是時候開始我的尋找牛丼之旅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