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不是在淡路島,遊客大多數會搭JR到德島站(轉巴士)或直接到鳴門站,走上鳴門大橋的「渦之道」或坐觀潮船看漩渦。在淡路島,我則乘巴士到福良港,那裡都有觀潮船出航。要說分別的話,就是這邊航程較長(1小時vs約20分鐘);鳴門那邊的船是普通船,福良這邊則可以坐兩艘復刻歷史大船出海。
在福良下車後向海走就看到粉色半圓的碼頭建築,很易找,觀潮船上船/買票都在這裡,也有觀光案內所和食肆。
不過最重要是季節/時間。首先春、秋是最佳的季節;另外漩渦只在每天潮漲和潮退時才看得到,可參考觀潮船的官方網頁,會告訴你所有航班的時間和哪些航班的「期待度」最大。
其實這次來日本前根本完全沒有考慮到觀潮季節啦,但正好是秋季,這個上午又剛好碰到期待度最大的航班,算是很幸運的了。
每次出海航程約1小時,價錢也是非常貴的,要2,000円,不過自然奇觀也算值得啦。
出海有咸臨丸/日本丸兩艘仿古船(都是仿製品,現實中一艘已沉,另一艘在橫濱)。可以說前者較有戰船feel,後者從前雖曾參戰但也只是作運載用,是一艘優雅的白帆船,反正選最近的班次就好。
左是咸臨丸右是日本丸,很有氣勢
觀潮船的好處是可以很近距離接近漩渦,我覺得比從大橋底看的渦之道震撼許多;而對我來說,只要有機會坐船我都不會放過 😎
這次我坐的是咸臨丸,船程途中還可以去下面客艙的「咸臨丸資料館」看看包括咸臨丸和附近水域魚類品種的歷史介紹,很可惜只有日文。
這個有點可怕
最有趣是居然有一層是榻榻米艙 😨 日本人即使在海中心依然心繫榻榻米啊。
嫌風大的話可以進來這個頗為懷舊的冷氣艙避一避。
到大鳴門橋的船程大約25分鐘,甲板很寬闊也很多座椅桌面,有飲品販賣機,可以隨便用自己的方式享受海風,很自由。
那天所見,船上大部分都是來旅遊的高中生和公公婆婆。
來到大鳴門橋橋底時,船長會特別廣播,請大家出來感受在橋底的震撼一刻。同時也來到漩渦海域了,之後大家就忙著在船身兩邊抓拍漩渦。
其實是很難捕捉的,我也基本上拍不到很好的照片……所以記得拍片比較好(以下都是影片截圖)。
就想像一下,整個海面的水流都亂七八糟,水順著某方向流一會兒就會轉向,完全理解不能。
漩渦是由於海床的高低落差,加上兩個海洋(瀨戶內海、太平洋)的海水正好在這裡相撞而構成的。
大漩渦不難看見,但請不要顧著拍攝而忘了親眼感受啊
同時出現幾個小漩渦。Btw這一帶看到好幾個燈塔
停留在漩渦帶的時間只有10-20分鐘,之後就直駛回到福良港。
回航途中遇見剛出航的日本丸
回到福良還很早,還不到11:00(我在福良的節目已經完了啊啊啊)。真正的漫活來了。出了碼頭轉右,原來有個向海的免費足湯。完全沒有時間限制下,真是泡到不想走人。
這個時候許多公公婆婆就在中央的圓形池圍著泡腳,談天說地,幸好兩旁還有超多安安靜靜的座位,大家都自得其樂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