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的好像去了另一個星球——
本來就很喜歡逛溫室了,可是真的沒想過原來植物館還可以這樣辦。
營造的氣氛、眼前以植物為主角的美學,配上像置身宇宙般的深邃背景音樂,老土都要說句:很治癒(~)
(多圖慎入,怕劇透者請折回)
位於夢舞台內的植物館,是一座超巨型的十字玻璃屋。
這座植物館由它的名字開始,就告訴你——This is a miraculous planet.
短短一兩分鐘的洗滌,就讓人不禁感嘆:植物生長在這個星球,甚至我和你生存在這個地球,都是奇蹟。
從黑暗中睜開眼,已來到這個能眺望整個溫室的高架橋。
忘記自己喊了多少次OMG
植物館分為六區,第一區是dry garden,主要展出沙漠植物,官方介紹說許多工業設計的靈感都來自這些耐乾旱植物。
地面薄薄一片水景畫龍點睛,把沙漠變作綠洲
在此小小插播一下:
奇跡之星植物館正常成人門票是600円,但假如遇上特別展,就會迫你同時繳交特別展的入場費。像這次便正好舉辦あわじガーデンルネサンス(Awaji Garden Renaissance 2016 – Japanesque Garden,大概是日本人從古到今的園藝眼光)特別展,門票就飆到1,200円(假日還要1,500円)。
感覺特別展的內容是穿插在原有的展區當中(比如在dry garden裡加入與特別展呼應的展品和展板),而不是隨便找個展廳擺放,太夠心思了。
最可惜沒看懂日文,大概說從前許多陶器和織物的紋樣都是來自這些遠古植物
(召喚日語達人)
(召喚日語達人)
跟遠古動物的聯想嗎
第二區是tropical garden,主角是耐熱耐濕又色彩繽紛的熱帶植物。
是我覺得最美的展區。跟官方圖片裡的樣貌也不同,大概這個花園也會隨展覽變化造型
呼應特別展的內容是:日本人的起源可追溯到東南亞的大洋一帶,這裡以東南亞的峇里島為例,說日本的傳統庭園與他們的有非常吻合之處,比如都是作為與神明相聚(祈禱)、跳舞、奏樂的地方,或是木偶劇(e.g. 日本文樂)的舞台
坐在躺椅感受庭園的能量,環境和空氣好到大家都不想起來了
第三區名叫「New Lifestyle with Plants」,主要著重日本人的園藝生活,比如盆景與園景設計。
這一幕在現場看是超治癒的,會讓你目光久久停留
這是我覺得全館最神奇的展品——水琴窟!
舀一勺水,倒在孔內,馬上傳來有節奏的叮叮咚咚、真的像鋼片琴般的聲音。
試想想家裡的庭園有這樣的一個角落。日本人搞園藝,有得輸嗎
試想想家裡的庭園有這樣的一個角落。日本人搞園藝,有得輸嗎
在這裡發現超青春貌美園丁一枚!
很專心的在翻土、排石頭
很專心的在翻土、排石頭
第四區是療癒之庭Healing Gardens。Plants give us energy,說得真好,無論是讓我們看著發呆的綠色植物,還是帶給我們健康的瓜果,植物大多都是讓人快樂的。
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獨立展區「瓦花園」,原來淡路島的製瓦業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,到現在仍是兵庫縣最重要的製瓦基地。展區利用沉靜的淡路瓦與生氣勃勃的植物配搭,砌出水景、牆畫等等(這座館真的很側重園藝沒錯)。
這個小展區十分精彩,可惜沒拍很多照。
第五區,就是剛進館時俯瞰下來,最具空間感的那個玻璃大廳,會按照展覽主題改變擺設,讓遊客每次來到都有新鮮感。
官方說每年有六個主題,其中三個必定是蘭花展、世界花文化展,和年末的聖誕主題。當中的聖誕主題實在是太-痴-線!!!
這次在中庭看到的主題就是Japanesque Garden啦。
貫穿全館的桔梗(Platycodon grandiflorus)就是奇跡之星嗎
必須看影片,才明白那種「太空館般的背景音樂」是甚麼 👯
最後一區,已是接近出口的地下層,剛好塑造成陰暗的Fern Room,展示耐濕耐陰的蕨類、秋海棠、苦苣苔等。
繼續看安藤建築師表演:貫穿上下層的瀑布柱
另一側有個佔地較小的雲南植物館,另外還有花卉cafe、紀念品商店等設施;出口處還販售在夢舞台百段苑種植的小蔬果(真心感受到夢舞台和植物館是圍繞著植物來操作),付錢方法是大家熟悉的自助課金箱。
其實無論怎麼拍,都拍不出植物館那神秘詭異壯麗的氣氛,要是來到夢舞台,不要錯過這座顛覆你對溫室印象的植物館,門票百多元絕對值得。
的確,「奇跡之星」充斥著感官美學,不很學術,不很保育,也不很教育。
但這真的是一座很有神奇魔力的植物館,我想平時對溫室不太有感的朋友們,走在裡面也會覺得很驚訝。
透過用心的舖排,讓人陶醉於植物之美,從而更愛植物,也已達到它的目的吧。
突然覺得,其實我們的海馬公園也不一定要sell圈養動物呀,一個有故事的植物館也可以很迷人。
不過,肯定比打理一個動物館更要花數倍心機。
而且……有人在香港見過全職正妹園丁嗎 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